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子库新闻
精子库新闻

死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中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高的疾病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较低,约为0.3%[1]。根据《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弱精子症定义为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低于32%,而死精子症则指精液中活精子百分率低、不活动精子百分率高,且精子存活率低于58%[2]。在第6版手册中,PR%的参考值下限调整为30%,精子存活率参考值下限则降至54%[3]。死精子症患者因精液中几乎无活动精子,自然受孕难度极大。然而,不活动的精子并非全部为死精子,因此准确评估精子存活率对于区分不活动的活精子与死精子至关重要。

临床上,常用的精子存活率评估方法包括伊红-苯胺黑试验(E-N试验)和低渗膨胀试验(HOST)。E-N试验基于受损细胞膜允许染料进入精子内部着色的原理,而HOST则通过检测细胞膜完整的精子在低渗环境中的肿胀反应来判断精子活性。两种方法各有优劣[4]。此外,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 DFI)是评估精子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精子DNA的损伤程度[5]。研究表明,精子核染色质损伤与精子坏死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精子DNA断裂被认为是精子坏死进程的最后一步,而精子坏死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影响精子DNA的完整性。另一方面,高DFI值表明精子DNA大量断裂,可能进一步影响精子的存活率,从而增加精子坏死的风险[6-7]。

本研究基于江苏人类精子库的临床大样本数据,探讨弱精子症与死精子症的发生率。同时,采用E-N试验和HOST试验对1374例弱精子症男性患者的精子存活率进行评估,并测定死精子症患者的DFI及精子高可染性指数(High DNA Stainability, HDS)。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死精子症的评估价值,并分析死精子症程度与精子DFI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结合江苏人类精子库的数据资源,本研究不仅为死精子症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优化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管理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基于精子库的进一步研究有望为男性生殖健康的精准医疗开辟新路径。